【读城记】阜阳,何必打工

最新信息

【读城记】阜阳,何必打工
2023-11-14 12:54:00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盛产打工人的地方,阜阳。
  阜阳,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安徽省西北部。年纪稍长些的安徽人或许听说过,阜阳曾经有个“安徽西伯利亚”的绰号。这个绰号具体从何而来,如今已不可考。不过,阜阳和西伯利亚,倒是的确有某些微妙的相似点。
  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罗斯,有着残酷的流放制度。从19世纪初到俄国革命,沙皇政权总计将超过100万名囚犯及其家人流放到西伯利亚。但凡是犯了事儿或者沙皇政权认为你犯了事儿,一言不合就会被扔到西伯利亚挖土豆。
  而古称颍州的阜阳,在咱们国家的历史上,虽然不是犯罪分子的流放地,但是犯了事儿或者皇上认为你犯了事儿的国家公职人员,却有一定几率被下放到这里。比如在宋代,被贬谪至颍州的倒霉蛋中,就有几个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常客,包括但不限于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巩。
  曾经收留过八分之三唐宋八大家的阜阳,相比苦寒之地西伯利亚,自然条件虽然没有那么严酷,但也真就是好点有限。这倒也符合逻辑,毕竟你都被调离公司核心岗位了,那肯定是往边缘部门扔啊!
  阜阳虽然地处平原地带,境内都没啥像样的高山,但是却常年遭受自然灾害袭击。从旱灾到涝灾,从大风到暴雪,从蝗虫过境到大水漫灌,各种自然灾害在阜阳变着法地作妖。其中尤以旱灾、涝灾最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发生。
  比如,据旧志记载,从清光绪十九年到二十五年,也就是1893年到1899年,阜阳的状态基本是天一热就大水,天一冷就大旱。1897年这一年,阜阳更是遭遇长达150天的秋旱。而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阜阳也是重灾区,下辖各县尽遭黄泛。其中太和县的损失最为惨重,全县十分之七被水淹没,40万灾民逃荒他乡。
  一如土豆之于西伯利亚,红芋,也就是红薯,在阜阳也曾有着特殊地位。抗灾能力极强的红芋是当年阜阳少数几样能旱涝保收的作物,成了当地百姓的“救命粮”。以至于当地曾流传过这样一首民谣:红芋饭,红芋馍,离开了红芋没法儿活。
  地处安徽西北腹地,区位不突出、交通不发达、资源禀赋弱,人口偏偏又多,于是一个“穷”字很自然地成了外人眼中阜阳最大的标签。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如果家乡的山和水没多少能供你吃的,阁下又当如何应对?没关系,俗话又说,树挪死,人挪活。背上行囊,告别贫瘠的家乡,去外面的世界做个打工人吧。改革开放后,大批阜阳人选择前往那些“先富起来”的地方讨生活,成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上海、浙江、江苏、东南沿海……哪里有活干,哪里有钱赚,阜阳人就去哪里。当地于是又流传起了新的顺口溜:出去1人,致富全家;出去10人,致富全村;出去1村,致富全乡。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阜阳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农民工输出地之一。皖北地区素来都有“三六九,往外走”的习俗,导致那些年的农历正月初三、初六、初九这几天,阜阳火车站必定迎来大客流,铁路部门每年需要增开临客进行应对。阜阳火车站里黑压压的人头和人挤人的绿皮火车车厢,堪称当时的春运名场面。
  大家若是有兴趣,可以去翻一翻高铁时代到来以前,上海本地媒体每年的春运报道。一篇稿子读下来,要是没有出现过阜阳籍农民工采访对象,算我输。
  阜阳究竟有多少人在外打工?一个被广泛援引的数字是常年保持在260万人左右,另有一说则是曾经达到300余万人。这里我们不妨做一道简单的加减法:根据阜阳市农业农村局公布的统计数字,阜阳目前户籍人口为1080万,其中农业人口918.3万。而今年4月发布的《阜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则显示,截至2022年末,阜阳全市常住人口为814.1万人。
  如果不是因为家乡穷,没人愿意背井离乡。越是穷,就越是要找出路,就越是要往外走。阜阳下辖的临泉县,就是这样一个缩影。临泉县是全国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劳务输出人口最多的县,同时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最高峰时,户籍人口229万人的临泉据称有近100万人外出务工。
  如果说阜阳是安徽的西伯利亚,那么临泉就是阜阳的西伯利亚。如此无限套娃的背后,是临泉惨淡的现实处境:虽然身在安徽,但是却被隔壁河南三面包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要想富,先修路,而临泉穷就穷在路不通上。2019年之前,莫说高铁,这里甚至都不通铁路。与此同时,公路也突出一个拉胯,2014年时全县只有一段不到7公里的国道经过,而且离县城还有40多公里远,算上村道、乡道,公路里程加在一起不到2000公里。
  2015年,临泉的GDP在安徽省内排名第34,仅为154.4亿元。作为对照,这一年,天猫“双11”活动的成交额是912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始终离不开农民工群体的默默奉献。他们在城市里过着背井离乡的生活,在最基层、最辛苦的工作岗位上挥洒汗水,时至今日仍是支撑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中,也总能找到阜阳老乡们的身影,他们可能是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可能是市场里的商贩、可能是穿梭在街头的外卖骑手。他们值得被尊重,也值得被感谢。而他们的家乡,也理当变得更好。
  好消息是,阜阳的确正在变得更好。
  还是那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2019年12月,郑阜高铁和商合杭高铁北段通车,结束了阜阳不通高铁的历史。2020年6月,商合杭铁路全线通车,原本的“西伯利亚”也随之一跃成了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的“双桥头堡”,牌面当场拉满。
  当然,除了牌面,高铁带来的最大实惠无疑是各种要素的集聚。“西伯利亚的西伯利亚”临泉县,就是高铁的直接受益者。郑阜高铁在临泉设站,对于临泉经济的拉动立竿见影。2018年,临泉的GDP还只有211.1亿元。到了2019年,“噌”一下就涨到了369.7亿元。虽然这个成绩当年在安徽省内只排在第17,但是对于临泉,则无疑是个巨大的飞跃。
  与此同时,和众多长三角城市一样,阜阳这些年也在玩“无中生有”,磁性新材料、铝基新材料、煤基新材料、光电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开始不断显现。2020年,阜阳市GDP总量达2805.2亿元,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的GDP增幅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2位。而今年上半年,阜阳则以1650.8亿元位居安徽第四。
  2021年,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明确提出“阜阳城市圈”——推进合肥都市圈联动阜阳城市圈发展。2022年3月,《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进一步明确推进阜阳城市圈建设。2021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则将阜阳列为区域重点城市,要求进一步促进阜阳的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面对一系列历史机遇,阜阳的发展未来可期。
  家乡变好了,在外的打工人们也开始回家了。农民工回乡创业在阜阳正蔚然成风,安徽省农民工研究中心追踪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阜阳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大约为2.8万人。今年2月4日,阜阳市举办企业家早餐会,阜阳市委书记、市长邀请5位返乡创业的企业家吃早餐,当时公开的数据显示,阜阳已累计引导6.35万人回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78万个。
  当然,回乡的几万人与外流的几百万人比起来,仍是小数目。不过,趋势已经产生了。具体到个人,这意味着一部分外出人才想回家、能回家,并且安居乐业。阜阳这个曾经的“安徽西伯利亚”,这个曾经的劳务人口输出大市,以往考虑如何“送出门”,如今则要思考如何“接回家”了。
  文案:于量
  摄像:黄晓洲
  视频制作:于量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读城记】阜阳,何必打工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