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人数10年翻66倍!教资考试为何这么火?专家详解原因

最新信息

报考人数10年翻66倍!教资考试为何这么火?专家详解原因
2022-10-26 16:50:00
教师,是一直以来的热门职业。而要成为一名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则是基本条件。
  近日,“教资热”话题再次引发关注。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年来,我国专任教师总量从2012年的1462.9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844.4万人,增幅达到26%。
  同时,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也由最初的17.2万人次跃升至了2021年的1144.2万人次,报考人数实现10年翻66倍。
  据《深圳晚报》报道,2022年5月,深圳市共招聘教师817名,共23601人报名,约29人竞争一个岗位,平均录取比为3.5%;2021年8月,全市共招聘教师1028名,共30202人报名,约29人竞争一个岗位,平均录取比约3.4%。另据中公教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5月,四川省成都市共25345人竞争878个教师岗位,平均竞争招录比达到29:1。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仍有不少人心向往之,希望有朝一日成功上岸,谋得一条后路。
网友怎么看
教师资格证就是一张“爸妈高兴证”
  近年来随着“教资热”“教师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报考教师资格证,想要挤进教师行业,从而也导致教师一行竞争激烈,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入职门槛甚至不断提高。
  对此现象有网友表示“高攀不起”。
11.jpg  有的网友更关心教师群体的质量,希望能对教师的准入门槛有所把控
22.jpg  还有的网友认为,报考教资大多是受父母的影响,父母希望孩子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教师是不二之选。因此,“教师资格证”也被网友戏称为“爸妈开心证”
33.jpg  教师行业白热化的竞争态势让阿琢转变了就业思路,在多个行业实习的过程中,她摸索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
  阿琢毕业于非师范英语专业,她自大一起就萌生了考教资、当老师的想法。阿琢告诉南都记者,刚入学时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局限,“那时,我感觉英语专业似乎出路只有老师、翻译、秘书。而我倾向往熟悉的地方靠近,在十几年的学生时代里,老师是陪伴我最久、也是我最熟悉的职业。”于是阿琢开始备考教资。
  随着大学生活渐入佳境,阿琢发展出写作、摄影等爱好,这让她在繁忙的学习里感到安心的同时,也让她开始思考,“要是有一份既是我喜欢的、又能让我赚钱的工作,那就两全其美了。”在校期间,阿琢在互联网、快消等行业共积累了5段实习,她渐渐发现了英语教师之外更多的职业可能性。“我享受每一次拍摄,享受我写的稿件影响一部分人和品牌的成就感。”
  虽然阿琢在大三时顺利通过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考试,但她了解到,家乡南京的教师事业编竞争激烈,且至少需要研究生以上的学历,而阿琢并没有升学的打算,她没信心能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此外,“双减”政策的出台也断了阿琢进入教培行业的念想。最终,那本教师资格证与教资复习资料堆放在一起,被阿琢收进了抽屉里。
  毕业后阿琢追随热爱,在快消行业从事媒体宣发工作,“我很庆幸在大学期间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目前也在这条路上前进着。”
IMG_5812.jpg  阿琢顺利获得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证。受访者供图
  在父母的劝说和身边同学的影响下,10月29日,大三学生叶星河即将踏入教资考试的笔试考场,她坦言,“我报考教资是一个盲目跟风的决定。”在叶星河的求职清单中,教师原本并不在列,她最初只想找生物技术专业对口的岗位。
  由于叶星河父母希望她回家乡工作,叶星河开始搜索家乡的对口工作,但她发现月薪4000元已是当地待遇最好的一份工作,而这远没有达到她的期望。
  与此同时,叶星河父母以家中亲戚为例,开始劝叶星河考教资,“你的堂姐一毕业就在某个实验小学做班主任了,每个月工资到手一万多,工作又稳定,要不你也去试试吧。”
  再加上叶星河身边的朋友在考教资这条路上“前赴后继”, 她感受到自己似乎正在被“考教资”的队伍挤着向前跑。叶星河和备考教资的朋友聊天时还发现,大家似乎有一种不成文的共识:“如果我不考,总感觉我就亏了,之后找工作就会落后于别人。”
  叶星河虽然考虑过自己或许并不适合当老师,但她认为,在已别无他法、必须求得一份工作来谋生时,也无法过多考虑适合与否的问题了。
  抱着尝试的心态,叶星河报名了高中生物教资考试,“如果能拿到教师资格证,我在找工作时也能多一条退路了。”
专家怎么看
“教资热”现象背后有两方面的动因
  针对“教资热”,专家是怎么看的呢?南都校探采访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余晖。
  他表示“教资热”现象的背后着就业市场环境变化和教师教育体制改革两方面的动因。
  Q1:如何看待“教资热”的现象以及背后的原因?
  教资考试人数逐年增长,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在10年间翻了66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余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资热”现象的背后有着就业市场环境变化和教师教育体制改革两方面的动因。
  近年来,在各行业“内卷化”及职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教师职业重新升温,特别是体制内在编教师的岗位持续走俏。体制内教师以其职业稳定、有寒暑假、工作环境单纯、工作模式弹性、有利子女教育等优势,成为不少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香饽饽”。
  另一方面,我国的教师教育体制日益开放化,即由原有的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封闭式培养模式转向高水平非师范院校适度参与的开放模式。
  余晖提到,部分高水平综合性院校(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及行业性院校(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设置了教育类院系,为有志于从教的学生提供职前准备,如开设教资考试前置性课程及提供师范技能训练等。这一变化也使得参与教资考试的学生基数增加。
  Q2:“教资热”会给教师和其他行业带来什么变化?
  在“教资热”现象的背后,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一批顶尖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正以积极姿态参与教育事业,此外,大量高学历的硕士乃至博士毕业生开始将目光投向基础教育。”余晖称,这一趋势也为基础教育的教师培养工作带来了良性竞争
  相比于多数师范类院校毕业生,顶尖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及硕博士毕业生有着更亮眼的学历和综合素质,因而在就业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传统师范院校因此开始出现危机感,并开始探寻如何维持自身传统特色、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
  另一方面,综合性院校的参与为基础教育一线带来了“一湾活水”,相比于专业技能扎实的师范院校毕业生,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往往视野更加开阔,二者在基础教育一线能够形成优势互补,有助于提升师资队伍的异质性和整体水平。
  Q3:对大学生理性就业有什么建议?
  “教资热”现象也反映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日渐趋同。对此,余晖认为学生在就业规划上需避免“跟风”,而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理性判断。“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应通盘考虑自身性格、兴趣、特长及未来规划,尽可能避免因特定行业的一时之热而一窝蜂涌入。”
  余晖表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职业要求从业者具备高于常人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及奉献精神。“具备以上特质的人才能够胜任并享受教师工作,获得自我实现。”在大学生在选择从事教师职业之前,余晖建议学生首先思考以下问题:我适合站在讲台上教书吗?我喜欢跟学生打交道吗?我能够做好道德和行为上的表率吗?
  从教师的实际工作来看,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负担和压力不低于多数职业。以被视作教师职业“福利”的寒暑假为例,余晖坦言,教师的寒暑假并非轻松休假,还需承担备课、培训、家校联络、校内事务等多项工作。“学生若仅为了教师的编制、假期和福利而选择入行,不久之后便容易出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产生职业倦怠,这样既不利于完成工作也不利于自身发展。
“教资热”火爆背后需要理性的回归
  报考教资需谨慎。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年轻一代的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些应考者本身没有职业热爱,只是妥协于现实。这样一来,将间接导致教师队伍“鱼龙混杂”,一部分教师不专注于“传道授业解惑”,在乎的仅仅是物质利益,这不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更难以担当起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
  当代大学生应多从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出发,多一份理性,多一份真爱。
  只有用心去爱,教师这门职业才会保持永久的吸引力。但愿“教资热”中催生出更多热爱教育的年轻人!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报考人数10年翻66倍!教资考试为何这么火?专家详解原因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